首页 > 新闻中心

问难央视大火不如问责阻燃材料

12/10
新闻中心

  2月9日晚20时27分至10日凌晨2时许,中央电视台新址北配楼获得了远高于其主楼的关注。这座配楼之所以能“喧宾夺主”,是因为那场烧了6个小时的大火。事后统计,过火面积10余万平方米,1人死亡、7人受伤。

  被称为北配楼的电视文化中心高159米,早在2006年底,整体的结构已经实现结构性封顶。火灾原因初步归结为“系由于业主单位的人不听民警劝阻执意燃放A类烟花所致”。

  央视大火引燃了诸多追问与热议。理赔、修复,受损的大楼或可重来;救治、追悼,鲜活的生命却因此不再。大火的沉重警示下,除了提高防火意识,建筑材料的选用也非常关注。阻燃材料因此走入人们的视线; 万能VS万万不能

  “阻燃材料并不是万能的,这是需要强调的,但是对于防范火灾,没有它是万万不能的,这同样是需要强调的。”中国阻燃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工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钱立军博士用两个强调为阻燃材料定位。

  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我国共发生火灾13.3万起,从引发火灾的原因看,电线短路、超负荷、电器设备故障等电气原因引发火灾4万起,占总数的30.1%;其次,用火不慎引发火灾3万多起,占23%;吸烟引发火灾9762起,占7.3%;玩火火灾占7.1%、生产作业不慎火灾占5.5%、自燃火灾占2.2%、雷击、静电等其他原因火灾占15.7%、原因不明的火灾占9.1%。据此,大多数火灾都是由小规模火源引起的。

   在沸沸扬扬的追问中,央视北配楼所使用的阻燃材料的品质是否可靠也成为一个疑点。

  然而钱立军博士对此不以为然,他再次强调,阻燃材料并非不燃材料。他介绍说,一般不合格的阻燃材料大多数表现在4个方面:其一,是阻燃级别不合格,不同场所有不同的级别要求;其二是不能够达到环保要求,比如不能含有多溴联苯等环境不友好的物质;其三,耐候性、耐光性不合格,不能析出和迁移,否则阻燃性能会慢慢下降;其四,添加阻燃剂后物理机械性能不合格,如变脆、易裂。

  据了解,为了确认和保证阻燃材料的可靠性,在实验室的研究中,需要对阻燃材料从助剂的纯度、耐热性、色度等方面做细致测试,确保材料符合国内外关于材料的环保要求;需要对材料来阻燃级别测试,确保其优异的阻燃性能;需要对物理机械性能测试,保证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符合标准要求;一定要通过老化试验确保材料的长期使用性能。

  而要保证这些测试的精准,精密先进的科学仪器必不可少。记者在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看到,实验室中拥有大量进口的科学装备:美国TA公司热失重分析仪Q5000IR,差示扫描量热仪Q100,英国FTT公司锥形量热仪、燃烧实验箱,氧指数仪,垂直水平燃烧,烟密度仪,哈克流变仪。

  专家介绍,目前国际阻燃行业的研究方向体现有三:首先是环境友好型的阻燃材料,其次是无卤、低烟的阻燃材料,第三是复合、协效的阻燃材料。我国在广谱、大众、低端的阻燃材料生产上做得很好,比如四溴双酚A、十溴二苯乙烷、溴化环氧树脂,但在一些高的附加价值的产品上竞争力不够。

  由于我们的祖国阻燃材料市场上更多是广谱和低端产品,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小企业,这些低端产品也很难保证质量。很多小企业对阻燃材料的质量鉴别判定只倚赖粗糙的手法,而且仅仅注重阻燃性能而忽略其他性能。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和记者说,对于较为普遍的阻燃材料,许多企业按照自己的品质衡量准则,依靠明火检测去评估自己的产品。

  阻燃制品在公共场所的应用与标准化始终是业界焦点,2006年6月,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20286-2006《公共场所用阻燃制品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正式出台,自2007年3月1日正式实施。从反复论证、立项到审批,经过近5年的努力。

  该国标明确了公共场所用阻燃制品及组件的定义及分类、燃烧性能要求及标识等内容,规定了公共场所使用的建筑制品、铺地材料、电线电缆、插座、开关、灯具、家电外壳等塑料制品以及座椅、沙发、床垫中使用的保温隔热层及泡沫塑料的燃烧性能,提出了相应的阻燃标准等级要求。

  为了配合强制性国家标准GB20286-2006的实施,公安部消防局又制定了《阻燃制品标识管理办法》,于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阻燃制品标识管理办法》包含阻燃标识的式样、施加方式、阻燃标识的申请、抽样、检验、跟踪检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明确了公安消防部门对阻燃制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职能,以及燃烧性能检验和标识发放机构的职责。

  阻燃性能标识明示是国外实施多年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够让使用者准确掌握材料或组件的阻燃特性,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实施监督。企业申请防伪阻燃标识,首先要向授权检验测试的机构申请测试本企业阻燃产品的阻燃等级,并申请获得相应的阻燃产品等级证书,获取证书后可向授权检验测试的机构申请阻燃等级标识。

  有人说,阻燃剂在化学建材、电子电器、交通运输、航天航空、日用家具、室内装饰、衣食住行等所有的领域中具有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有人说,阻燃材料存在可观的潜在市场。然而无论“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的说法还是“潜在市场”的说法,都描述了当下阻燃材料在应用上并不尽如人意。

  此前,有数据称我国公共场所使用阻燃品的比例很小,阻燃塑料量连1%的比例都达不到。钱立军表示:1%的数据可能并不准确,但比例很小是事实,“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的阻燃材料事业虽然发展非常迅速,但相对于欧美地区仍然处于偏低的应用水平,无论这个比例是多少,他们至少比我们高10倍。理论研究方面,我国与世界领先水平是同步的,但是应用方面确实存在很大差距。”

  阻燃材料的不普及主要缘于厂家及公共场所业主对成本的考虑。钱博士介绍说:“以聚丙烯为例,在装饰、装潢中采用较多,它的原料价格是每吨8000~10000元,而阻燃剂价格通常在每吨2.5~3.5万元,按规定阻燃剂加入比例要达到15%~20%,从企业和公共场所业主来说,当然不愿意增加这么多成本。”

  我国所使用的阻燃剂中,多溴阻燃剂所占比重很大,其中十溴二苯醚应用最为普遍,但国内外环保科学家们已发出警告:多溴可能正在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带来的后果包括智力下降、免疫力变低、癌症、生育困难和畸形儿。多溴阻燃剂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导致它们被欧盟和美国部分州禁用。

  然而,多溴在中国仍然“逍遥法外”。我国所有的阻燃法规或标准,只强调要通过毒性试验和阻燃试验,而从未依据人体健康因素作出要求。美国专家阿琳•布鲁姆博士怀疑外国大阻燃剂公司正将在欧盟和美国受禁或逐步淘汰的十溴生产和销售转移到中国,她已于日前撰文呼吁:“中国谨防发生有毒化学品灾难”。

[2012]138